“小規模、大群體”養殖模式弊端凸顯
“近年來,河北省蛋雞存欄量曾一度達到頂峰,但是今年山東、河南蛋雞存欄量和產量已經超過河北,河北省退到第三位!痹谘杏憰,河北農大動科院黃仁錄教授說到。河北省作為蛋雞產業大省,具有發展較早,規模較大,專業市場發育成熟等諸多方面特點,蛋雞存欄量和雞蛋產量一直處于全國領先地位。但是,正是由于起步低,飼養方式落后,“小規模、大群體”的弊端漸漸暴露,近年來全省養殖規模大幅度減少,產業整體發展緩慢。
中國蛋雞產業發展歷經曲折,經過非典、禽流感以及越來越頻繁的食品安全事件的洗禮,雖然經久不衰,但是其潛在的問題逐漸暴露:如小戶分散飼養仍然是蛋雞生產的主體模式;疾病防控能力差;生產具有明顯的波動周期等問題。這種千家萬戶的分散飼養已經難以適應我國當前的經濟發展要求,更不能滿足人民群眾對食品安全的要求。
以河北省為例,作為蛋雞產業大省,當前養禽業形勢的變化迫使占簡陋粗放的“小規模、大群體”的飼養方式正走入死胡同。石家莊華牧牧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趙來兵認為,我國早期的蛋雞業發展是為了解決菜籃子工程,由國家投資興建了一些飼養場,但由于體制問題,隨著時代的變遷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,取而代之的是“小規模、大群體”的農戶飼養,F在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,人力成本增加,飼料原料漲價,“小規模、大群體”的飼養方式不再適應社會需求。他指出,當前對家禽業危害最大的是疫病,而造成目前疾病困擾的根本原因,就在于“小規模、大群體”的養殖模式。
家禽養殖需要建立一個生物安全體系,這個生物安全體系的核心就是讓雞生長在一個良好的環境里,減少疾病對雞群的傳播。我國傳統的一家一戶小規模的養殖模式,大都是人雞混居或者家畜和家禽一起共同飼養,